中国地图高清版大图 各省分布图电子版可放大
中国地图全图,包括:
- 中国地图 1:1100万 4开,分省设色 界线版 无邻国 线划一
- 中国地图高清版 1:1100万 4开,界线版
- 中国地图各省分布图 1:1400万 4开 无邻国
中国幅员辽阔,疆域广大,古往今来都非常重视对国家进行有效分级管理,把国家疆域划分为不同层次行政区域。
中国一级行政区由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构成,全国共计有34个省级行政区,包括23个省、5个自治区、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。
省名称起源于元代,一直沿用至今,我国共有23个省:河北、山西、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福建、江西、山东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台湾。
自治区是省级民族自治地方,我国共有5个自治区:内蒙古自治区、广西壮族自治区、宁夏回族自治区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、西藏自治区。
直辖市也叫中央直辖市,由国务院直接管辖,我国共有4个直辖市:北京市、上海市、天津市、重庆市。
我国共有2个特别行政区: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。
一、北京市(华北)
北京,简称京,古称幽州、燕京和北平,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,位于华北平原北部,面积1.64万平方千米,2022年人口2184万,生产总值41610亿元。北京是中国政治中心、文化中心、国际交往中心、科技创新中心、国家中心城市和世界著名古都。
北京历史悠久,作为城市历史可追溯到3000年前,一直是中国北方重镇,与西安、南京、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。商周时蓟国在北京建城,春秋时燕国灭蓟后迁都于此,称为燕都或燕京。秦代为蓟县,汉代为幽州,隋朝改幽州为涿郡,唐朝复称幽州。1153年,完颜亮正式建都于北京,称为中都,此后元、明和清三朝均建都北京,元代改称大都,明朝朱棣改称北京沿用至今。
二、天津市(华北)
天津,简称津,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,别称津沽、津门。天津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,海河流域下游,东临渤海,北依燕山,西靠首都北京。地势以平原和洼地为主,北部有低山丘陵,海拔由北向南逐渐下降。面积1.19万平方千米,2022年人口1363万,生产总值16311亿元。
唐宋以前,天津称为直沽。金代形成集市称“直沽寨”。元代设津海镇,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筑城设卫,始称天津卫,取“天子经过的渡口”之意。1949年设为直辖市。
三、河北省(华北)
河北,简称冀,省会石家庄,古称燕赵之地,横跨华北和东北两大地区。面积18.88万平方千米,地处华北平原,东临渤海、内环京津,西为太行山,北为燕山,地势西北高、东南低,由西北向东南倾斜,是中国唯一兼有高原、山地、丘陵、平原、湖泊和海滨省份。2022年人口7420万,生产总值42370亿元。
河北古称冀州或幽州。周武王封召公之子于燕国,封周公之子于邢国,河北成为燕、邢之地。春秋时,河北省北部属燕国,南部属中山国、赵国和魏国,邯郸和邢台曾是赵国都城。汉代至隋代,河北属幽州和冀州。唐代设河北道,此河北得名之始,明清改称直隶。1928年,国民政府以地在黄河以北为名,改直隶省为河北省。
四、山西省(华北)
山西,简称晋,别称三晋,因辖区为春秋时晋国故地,位于中国华北,省会太原。山西是中国内陆省份,面积15.67万平方千米,地势东北高西南低,高原内部起伏不平,河谷纵横,山地和丘陵占80%,地跨黄河、海河两大水系。2022年人口3481万,GDP25642亿元。
山西是中华文明发源地,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。战国至秦汉时,崤山、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山西。元时,称太行山以西为山西,设河东山西道宣慰司,是山西作为政区名称开始。明朝和清朝设置山西省,沿袭至今。
五、内蒙古自治区(华北)
内蒙古自治区,简称内蒙古,首府为呼和浩特,地处中国北部,横跨我国东北、华北和西北三个地区,是我国最早成立少数民族自治区。内蒙古呈狭长形,面积118.3万平方千米,地势较高,以蒙古高原为主体,地势由东北向西南斜伸,地跨黄河、额尔古纳河、嫩江、西辽河四大水系,是我国最大草原牧区。2022年人口2401万,GDP23159亿元。
蒙古原为部落名,始见于唐代记载。1206年,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,建立蒙古国。元灭后,蒙古族退居塞北。明清形成内、外蒙古之称。晚清以后,泛指大漠以南、长城以北、东起哲里木盟、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。
六、辽宁省(东北)
辽宁,简称辽,省会沈阳,位于东北地区南部,是我国现代工业崛起摇篮和重要老工业基地,有共和国之子和东方鲁尔之称。面积14.8万平方千米,地势大致为自北向南,自东西两侧向中部倾斜。2022年人口4197万,生产总值28975亿元。
秦汉魏晋时,在辽河以东设辽东郡,以西设辽西郡。北宋时在今河北、辽宁一带,契丹族建立辽国。辽金时代设置辽阳府,元设辽阳行省,明设辽东都司,清设辽东将军。后因辽河流域为清朝发源地,取“奉天承运”之意,改为奉天省。1929年,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,改称辽宁省。
七、吉林省(东北)
吉林省,简称吉,省会长春,地处东北亚地理中心位置,是朝鲜族、满族等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。面积18.74万平方千米,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,是我国农业大省和重工业基地,汽车、高铁制造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,2022年人口为2347万,生产总值13070亿元。
吉林一名源于“吉林乌拉”,满语意为“沿松花江的城市”。1673年建城,1676年置吉林将军,1907年将其辖区改称吉林省。
八、黑龙江省(东北)
黑龙江,简称黑,是中国最北端及最东端省级行政区,省会为哈尔滨。面积47.3万平方千米,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陆路通往俄罗斯重要通道,中国沿边开放重要窗口。地貌为“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”,地势呈西北和东南部高,东北和西南部低,地跨黑龙江、乌苏里江、松花江、绥芬河四大水系。2022年人口3099万,GDP15901亿元。
1671年为抵御沙俄东侵,清政府在黑龙江沿岸修筑黑龙江城,设置黑龙江将军,管辖黑龙江流域。1907年改为黑龙江省。
九、上海市(华东)
上海,简称沪,别称申城,位于中国华东地区长江三角洲,是中国最大城市和国际经济、金融、贸易、航运、科技创新中心。面积0.63万平方千米,2022年人口为2475万,GDP为44652亿元。
古时上海地区渔民发明一种竹编捕鱼工具“扈”,因此被称为“沪渎”。战国时上海是楚国春申君黄歇封邑,故上海别称“申”。上海之称始于宋代,当时上海已成为新兴贸易港口,有十八大浦,其中一条叫上海浦,上海浦西岸设有上海镇。1292年,上海改镇为县,这是上海名称由来。1949年,上海设为直辖市。
十、江苏省(华东)
江苏,简称苏,省会南京,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,面积10.72万平方千米,跨江滨海,湖泊众多,地势平坦,地跨长江、淮河两大水系,有鱼米之乡之美誉。江苏省人口8515万,生产总值122875亿元,经济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,拥有全国最大规模制造业集群,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居全国首位,是中国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省份。
江苏建省始于清康熙六年(1667年),取两江总督驻所江宁(南京市)和巡抚驻所苏州(苏州市)两府首字组成江苏省。江苏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,拥有吴文化、金陵文化、淮扬文化、楚汉文化等多元文化特征,共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。
十一、浙江省(华东)
浙江,简称浙,省会杭州,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和长江三角洲南翼,素有鱼米之乡和丝绸之府美誉,是吴越文化、江南文化发源地,享有文化之邦盛名。面积10.55万平方公里,地貌为七山一水两分田,山地占74.6%,是全国岛屿最多省份。2022年人口7420万,生产总值42370亿元。
浙江是中国古代文明重要发祥地,100万年前已有人类活动,良渚文化、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举世闻名。境内最大河流钱塘江,因江流曲折,称之江,又称浙江,省以江名。战国时浙江指今天富春江、钱塘江和新安江,东汉将浙江分为浙东、浙西两个地区,唐以后这两个地区转化为政区名称,明初设浙江省,沿袭至今。
十二、安徽省(华东)
安徽,简称皖,省会合肥,位于中国华东地区,面积14万平方千米,是长三角重要组成部分,内拥长江水道,外承沿海地区经济辐射。拥有淮河文化、庐州文化、皖江文化、徽文化等特色文化,是戏曲之乡,傩戏和黄梅戏等都发源于此。2022年人口6127万,生产总值45045亿元。
安徽建省于清康熙初年,取安庆、徽州两府的首字而得名。安庆府是春秋时皖国故地,别称为皖,故安徽简称皖。一说因境内名山天柱山古称皖公山,故简称皖。